喜鴻旅行社論壇
標題:
...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厅關于印發江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
[打印本頁]
作者:
admin
時間:
2022-8-29 19:08
標題:
...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厅關于印發江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
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厅關于印發江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划的通知
各市、县(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江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發给你们,请認真贯彻执行。
2021年9月17日
(此件主動公開)
江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划
為深入贯彻落实習近平总书记視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關于文化和旅遊工作重要論述,加快推進江西文化和旅遊高质量發展,建設更具影响力的文化强省和旅遊强省,根据《江西省國民经济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文化和旅遊部《“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划》,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規划。規划期限為2021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35年。
第一章 開启文化和旅遊高质量發展新阶段
“十三五”以来,我省加快推進文化强省、旅遊强省建設,文化和旅遊發展稳中有進、繁荣向好。站在“两個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點上,迫切需要我们進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在全面建設社會主义现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奋力书写江西文化和旅遊大發展大繁荣的時代新篇章。
第一節發展基础
“十三五”時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認真學習贯彻習近平总书记關于文化和旅遊工作重要論述,全面推進文化强省和旅遊强省建設,文化引领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充分發挥,旅遊對國民经济和社會發展的综合带動功能更加突顯,文化和旅遊發展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十三五”時期,文藝創作繁荣發展,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公共文化服務体系不断完善,省文化中心等重大文化設施建成运营,服務效能大幅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全面推進,形成一批全國样板;非物质文化遗產保护傳承卓有成效,打造了3個國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驗)區;文化產業和旅遊業健康快速發展,產業規模和市場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文化和旅遊產品更加优质丰富,新增國家5A级旅遊景區5家,“江西風景独好”品牌建設取得瞩目成绩;文化“走出去”持续推進,赣鄱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文化和旅遊领域体制機制改革不断深入,文化和旅遊加快融合、相互促進,發展基础更加稳固,重點國有景區经营管理体制機制不断完善,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文化和旅遊成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動高质量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支撑,在我省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
江西省“十三五”文化產業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江西省“十三五”旅遊業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第二節 面临形势
“十四五”時期是我省建設更具影响力的文化强省和旅遊强省的關键時期,文化和旅遊發展面临新形势、新機遇和新挑战。眾國际看,當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時國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顯增加。眾國内看,文化和旅遊既是拉動内需、繁荣市場、扩大就業、激活國内大循环的重要内容,也是促進國内國际雙循环的桥梁和纽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應该顺應数字化、網络化、智能化發展趋势,提供更多优秀文藝作品、优质文化和旅遊產品。進入新發展阶段,我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區位优势進一步彰顯,“一带一路”建設、长江经济带發展、中部地區崛起、乡村振兴等國家战略叠加,赣南等原中央苏區振兴發展、鄱阳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江西内陆開放型经济試驗區、景德镇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赣江新區等國家战略集成,對我省文化和旅遊發展產生极大溢出效應。同時,我省文化和旅遊發展也面临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题,文化和旅遊產業規模总量不大、文化和旅遊融合創新動能仍顯不足、文化和旅遊领域高层次人才缺乏、文化和旅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進一步提升。面對挑战,我省文化和旅遊要统筹發展與安全,防范逆全球化影响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突發公共事件带来的風险,迎接新考驗,把握新機遇。
综合判断,我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处于大有可為但充满挑战的重要战略機遇期,必须把思想和行動统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全面深刻把握習近平总书记關于文化和旅遊工作重要論述,坚定文化自信,推進文化铸魂,强化旅遊带動,努力实现創新發展,助力我省打造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點。深刻認识我省文化和旅遊發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務、新要求,准确识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以創新發展催生新動能,以深化改革激發新活力,開創我省文化和旅遊高质量發展新局面。
第三節 指导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义思想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贯彻習近平总书记關于文化建設、旅遊發展、文化遗產保护的重要論述和視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個推進”重要要求,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准确把握新發展阶段、深入贯彻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文化和旅遊高质量發展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和旅遊新期待為根本目的,统筹文化和旅遊、事業和產業、發展和安全,推進文化铸魂、發挥文化赋能作用,推進旅遊為民、發挥旅遊带動作用,推進文化和旅遊融合、努力实现創新發展,進一步提升赣鄱文化软实力,建設更具影响力的文化强省和旅遊强省。
第四節 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坚持党對文化和旅遊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會主义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社會主义核心價值观為引领,固本培元,守正創新,坚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會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為实现文化和旅遊高质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群眾主体地位,提高人民群眾文化参與度,激發人民群眾文化創新創造能力,切实保障好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增强人民群眾的获得感,提升人民群眾的满意度,不断实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深化改革開放。紧扣新發展阶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突出問题导向,推進文化和旅遊领域深层次改革,加强改革系统集成,發挥改革整体效應。推動文化和旅遊领域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强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
——坚持融合創新發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完善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体制機制,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推進文化和旅遊與其他领域融合互促,增强發展质效。突出創新的核心地位,以創新激發動力、增强活力、释放潜力,大力發挥科技創新對文化和旅遊發展的赋能作用,全面塑造文化和旅遊發展新优势。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發展和安全、城市和乡村、線上和線下等關系,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項,加强全局性谋划,整体推進文化强省和旅遊强省建設,推動文化和旅遊與经济社會全局实现系统联動、协同發展。
第五節 主要目标
到2025年,赣鄱文化软实力進一步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人民群眾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文化赋能和旅遊為民、旅遊带動作用全面加强,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成為经济社會發展的强大動力和重要支撑,成為國家文化和旅遊產業重要基地。
——赣鄱文化引领力实现新提升。社會主义核心價值观凝聚人心作用進一步增强,红色基因更好傳承與弘扬,社會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红色、绿色、古色文化标识更加鲜明。社會主义文藝繁荣發展,推出一批讴歌新時代、反映新成就、代表江西文化形象的优秀舞台藝術、美術、影視等文藝作品。江西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赣鄱文化國际傳播力、影响力進一步提升。
——文化遗產保护傳承利用得到新增强。建好景德镇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台。中醫药文化傳承發展效果顯著。文物、非物质文化遗產和古籍实现系统性保护。红色文化和优秀傳统文化傳承創新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公共文化服務标准化均等化取得新進展。公共文化服務体系更加健全,服務效能進一步提升,文化和旅遊服務供给力顯著增强。基本建成城乡一体、區域均衡、人群均等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務体系,人民群眾享有更加充实、更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產業竞争力取得新优势。现代文化產業体系和市場体系進一步健全,优质文化產品供给進一步扩大,更多优质文化產品進入國际國内市場,文化消费更加旺盛。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GDP(地區生產总值)比重不断提高,文化產業對國民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動作用得到更好發挥。
——旅遊業贡献度达到新水平。旅遊業体系更加健全,“江西風景独好”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國内旅遊和入境旅遊人次稳步增长,旅遊收入不断提高,旅遊業對國民经济综合贡献度不断提高。全域旅遊示范省建設成效顯著,新增一批富有赣鄱特色的高品质國家级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成為红色旅遊首選地、最美生态旅遊目的地、中华优秀傳统文化体驗地,建設成為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
——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高质量發展的体制機制更加完善,建立较為完善的文化和旅遊融合体制機制和支持高质量發展的法治、标准、信用、政策、安全、监管等制度体系,治理效能明顯提升。
展望2035年,文化强省建設取得更大成效,旅遊强省加快建設,社會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赣鄱文化软实力顯著增强。文化事業更加繁荣,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优秀文藝作品、优质文化和旅遊產品更好满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文化和旅遊高质量發展為实现人的全面發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江西省“十四五”時期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划指标
第二章 优化文化和旅遊發展布局
以“杜鹃红”“青花蓝”“香樟绿”“马蹄金”等江西文化資源為基础,以世界文化與自然遗產、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產、國家历史文化名城、國家4A级以上景區、國家级旅遊度假區等提升能级、带動辐射為重點,以景德镇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长征國家文化公园(江西段)建設、文化和旅遊服務乡村振兴等為突破,以文化和旅遊產業固链、强链、补链為抓手,集成全省文化和旅遊資源要素,坚持規划引领、智慧支撑、主体激活、要素提升和機制保障,促進形成區域协调、城乡融合、均衡發展的文化和旅遊發展格局。
第一節 完善文化和旅遊發展布局
根据江西文化和旅遊資源禀赋,依托我省毗邻粤港澳大湾區、长三角经济區和海西经济區形成的“四面逢源”區位优势,以及沪昆高铁(高速)、京九高铁、大廣高速、济廣高速等形成的综合立体開放大通道,以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為主線,围绕中國革命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摇篮南昌、共和國摇篮瑞金、中國工人运動策源地安源等红色文化資源,建設红色文化和旅遊体驗带,打造红色旅遊首選地;围绕“庐山天下悠、三清天下秀、龙虎天下绝”和鄱阳湖國家湿地公园等绿色生态資源,建設自然人文生态旅遊体驗带,打造最美生态旅遊目的地;围绕陶瓷文化、戏曲文化、书院文化、中醫药文化和客家文化等古色文化資源,建設优秀傳统文化旅遊体驗带,打造中华优秀傳统文化体驗地。推進建設以南昌為旅遊中心城市,九江、上饶、萍乡、赣州為旅遊門户城市,景德镇、鹰潭、抚州、吉安、宜春、新余為旅遊節點城市的城市旅遊体系。依托滕王阁、古窑民俗博览區、武功山、大觉山、龟峰等重點旅遊景區,连點成線扩面,打造红色经典、陶瓷文化、环鄱阳湖、最美乡村等旅遊線路,推廣革命伟人诗路、赣鄱唐宋诗路、江西山水诗路等一批文化和旅遊精品線路。
第二節 構建“江西風景独好”品牌体系
突出發挥“江西風景独好”品牌效應,聚焦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古色文化等优势,结合各地資源特色,構建以“江西風景独好”為引领的品牌体系。不断充实品牌体系内涵,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國家级旅遊休闲城市和街區,建設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推動“江西風景独好”全球傳播。
重點品牌:以“庐山天下悠、三清天下秀、龙虎天下绝”和“三摇篮一策源地”等為代表的目的地品牌,重點突出红土聖地、陶瓷故乡、客家摇篮、白鹤王國、万年稻源、户外天堂、康养福地、才子之乡等品牌。
特色品牌:做优“天下英雄城南昌”“悠然庐山·自在九江”“景德镇·一座與世界對话的國际瓷都”“萍乡·萍水乡逢缘聚天下”“新余·仙女下凡地抱石故园人”“中华道都鹰潭”“赣州·红色故都客家摇篮”“宜春·一座四季如春的城市”“高铁枢纽大美上饶”“红色摇篮山水吉安”“抚州·一個有梦有戏的地方”等城市品牌。
第三節 建設长征國家文化公园(江西段)
以瑞金市、兴國县、于都县等18個县(市、區)為重點區域,融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长征文物和文化資源,建設一批标志性項目,系统推進“五大”工程(保护傳承、研究發掘、环境配套、文化和旅遊融合和数字再现),生動呈现长征文化的独特創造、價值理念和鲜明特色,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将长征文化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務体系,改扩建中央红军长征纪念馆,建設和提升长征沿線标志性纪念馆。加强革命旧址遗址保护利用。建設瑞金、于都、信丰、兴國、大余等长征步道,联通全省长征步道,打造体驗性、教育性、旅遊性的长征文化纽带。依托党校和现有红色教育培训資源,建設长征學院、干部培训學院或红色研學教育基地。建設一批國家级、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基地,打造全國红色文化傳承創新高地。
第四節 建設景德镇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
加强景德镇陶瓷文化資源保护利用,高标准建設景德镇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努力打造“两地一中心”。打造國家陶瓷文化保护傳承創新基地,推進古窑址、工業遗址、历史街區保护利用,重點發展陶瓷文化創意設計、工藝美術、藝術品交易、文化贸易、文化和旅遊等產業。打造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遊目的地,高品质建設國家全域旅遊示范區,推進陶阳里、陶溪川、三宝瓷谷等重點陶瓷文化景區開發建設。打造國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設,建設國际陶瓷設計谷,举辦國际性陶瓷設計大赛和設計作品展,建設國际化陶瓷產業链交易平台,打造高端陶瓷文化贸易出口區。
第五節 打造南昌汉代海昏侯國文化旅遊區
深入挖掘海昏侯國遗址历史人文價值,推進南昌汉代海昏侯國遗址公园建設,突出文化遗產展示和汉代文化体驗,高标准創建國家5A级景區和國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設成為世界级大遗址公园旅遊目的地和中华文化旅遊新地标,打造“北有兵马俑,南有海昏侯”品牌。以南昌汉代海昏侯國遗址公园為核心,推進汉文化研究基地、汉文化小镇等文化和旅遊項目建設,加强紫金城城址與铁河古墓群保护利用,协调推進以遗址公园為中心的文化和旅遊集聚區發展,打造包括观西裘家特色文化村、汪山土库等周邊文化和旅遊資源在内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國文化旅遊區。
第六節 推動文化和旅遊服務乡村振兴
把文化和旅遊發展纳入乡村振兴行動计划。保护和利用好乡村自然文化資源,打造具有赣鄱乡村特色的文化和旅遊空間。盘活乡村文化和旅遊資源,培育一批乡村特色文化產業項目、旅遊景區(點),發展乡村特色文化產業、乡村旅遊。推動乡村傳统工藝振兴,挖掘利用陶瓷、中药、茶叶、雕刻、竹编等优势傳统工藝,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乡村工藝品牌。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設非遗工坊。扶持培养一批乡村文化能人、非遗傳承人等本土人才。推進村史馆、新時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建設。完善乡村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加大乡村旅遊風景道、乡村旅遊驿站、旅遊停車場、旅遊厕所、自驾遊服務設施和其他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力度,增强综合服務功能,提升服務水平。常态開展“送文化下乡”等活動,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加大對乡村文化遗產和特色風貌的保护力度,维护乡村文化多样性。
第七節 促進城乡融合發展
把握城乡融合發展規律,把城乡文化建設同新型城镇化战略有效衔接,與居民需求有效對接,以城带乡、以文化人,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文化获得感。鼓励政府購買服務,支持乡村文化團体培训人才和開展符合乡村特點的文化活動。建立文化结對帮扶機制,采取集中培训、一對一带徒等方式,引导社會文化工作者和志愿者投身乡村文化建設。加强新型城镇化進程中的文化遗產保护,保留傳统風貌,延续历史文脉。完善城市文化功能,發展城市主题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在城市更新、社區改造中充分预留文化和旅遊發展空間,着力打造特色文化街區。支持鹰潭國家城乡融合發展試驗區文化和旅遊城乡一体發展,做好经驗推廣运用。
第三章 实施社會文明促進和提升工程
以社會主义核心價值观引领文化和旅遊發展,大力傳承红色基因,推進新時代文明实践,提高人民群眾文明素养和审美水平,促進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不断提升社會文明程度。
第一節 弘扬社會主义核心價值观
推動學習宣傳贯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义思想走深走实,把社會主义核心價值观融入文藝作品創作、文化產品和旅遊產品供给全過程。持续推進党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义發展史教育,加强爱國主义、集体主义、社會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個历史時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增强人民群眾的國家意识、法治意识、社會责任意识、生态文明意识等。廣泛组织“四史”學習教育知识竞赛、“永远跟党走”群眾性主题宣傳教育等活動。提倡艰苦奋斗、勤俭節约,開展以劳動創造幸福為主题的宣傳教育活動。打造一批爱國主义教育、革命傳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重要基地。
第二節 筑牢傳承红色基因精神高地
实施红色基因代代傳工程,弘扬發源于江西的井冈山精神、苏區精神、长征精神等伟大革命精神,深入研究阐释安源精神、八一精神、老區精神、方志敏精神等,推動革命精神具体化、時代化、标志化。打造红色文化保护傳承示范基地,建設“红色名村”。推動南昌、井冈山、瑞金等地建設红色旅遊融合發展示范區。加强革命历史档案文献資料的征集、整理和出版工作,着力推出一批高质量學術研究著作和红色文藝精品。讲好讲活红色故事,持续深入開展诵读红色家书、红色走读、红色经典進万村電影公益放映等活動。推動红色文化研學旅行項目纳入國民教育体系。
第三節 推進新時代文明实践
發挥文化引领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通過文藝作品、文化体驗、公共服務等方式,面向城乡扎实推進新時代文明实践。弘扬中华民族傳统美德,加强社風家風建設,推進诚信建設。积极倡导科學、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引导群眾自觉破除陈規陋習。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動精神、工匠精神,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會風气。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促進乡風文明。完善市民公约、乡規民约、學生守则、團体章程等社會規范,依法建立惩戒失德行為機制。健全志愿服務体系,發扬志愿精神,促進文明实践志愿服務常态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廣泛開展志愿服務關爱行動。
第四節 提高人民群眾文明素养和审美水平
加强全民藝術普及,開展藝術展演,普及藝術知识,加强藝術培训,提高人民群眾的藝術鉴赏能力、藝術修养和审美水平。活跃社會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群眾文化和审美素养。推動形成适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范。提倡艰苦奋斗、勤俭節约,坚决反對铺张浪费,在全社會营造浪费可耻、節约光荣的浓厚氛围。開展文化和旅遊服務第三方体驗评估,促進產品和服務提质升级。發挥旅遊傳播文明、交流文化、增進友谊、展示形象的桥梁作用。大力推進文明旅遊宣傳教育,引导規范遊客和旅遊眾業人員成為中华文明的实践者和傳播者。
第四章 構建新時代藝術創作体系
坚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导向,守正創新、培根铸魂,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影响廣泛、群眾歡迎,反映時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創造的文藝精品。
第一節 加强對藝術創作的引导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和主動权,把好文藝創作导向關。把創作优秀作品作為中心任務,以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為引领,聚焦中國梦時代主题,围绕中國共產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新中國成立75周年、抗战胜利80周年等重要節點,围绕党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义發展史等领域,围绕党和國家、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统筹实施重大现实题材、革命题材、历史题材和江西地域题材創作计划,推出一批新時代精品力作。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創作生產体制機制,大力推進文藝創新,推動形成健康清朗的文藝生态。
第二節 培育文藝精品力作
坚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导向,常态化推進“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創作实践。把质量作為文藝作品的生命線,不断提高文藝原創能力。统筹推進舞台藝術與美術創作、新創作品與复排作品、大型作品與小型作品平衡發展。加强赣剧、采茶戏等戏曲保护傳承。加强文藝創作規划引导,建立文藝精品創作生產項目库。推動文藝與互联網融合,創作更多优秀網络文藝作品。大力推動文化資源、文學作品向其他藝術門类創新转化。完善江西文化藝術基金資助機制,發挥各级藝術基金引领作用,推動我省文藝作品量质齐升。
第三節 提高文藝團体發展能力
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以演出為中心环節,激發國有文藝院團生機活力,培树一批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發展典型。加大濒危剧种傳承保护,推進“一县一團”建設,实现各市县一般建有一個國有文藝院團和每個主要剧种不少于一個國有文藝院團的目标。支持民营文藝表演團体規范創新發展。推動地方戏曲振兴發展。探索建立院團共建機制,做大做强赣剧、采茶戏等本土特色藝術門类。推進美術馆、画院專業建設和行業管理,提升美術馆建設水平和画院創作研究能力。開展名家傳藝暨青年文藝人才大比武活動,以“结對傳藝,比武竞藝”為重要途径,加强青年文藝骨干培养和宣傳展示。
第四節 推動优秀作品傳播推廣
实施藝術傳播推廣工程,定期举辦全國采茶戏汇演、全國高腔优秀剧目展演、江西藝術節、汤顯祖戏剧節暨國际戏剧交流月、江西省青年美術家优秀作品邀请展等重大藝術活動,集中展示我省最新創作成果。组建演藝联盟、美術馆联盟,打造完善全國有影响力的剧場联盟,促進优秀文藝作品交流傳播。建立高雅藝術、优秀影視作品、民族民間优秀文化、优秀戏曲進基层、進校园常态化機制。開展“文化迎春、藝術為民”等活動。開展服務基层公益性演出,不断完善低票價、剧場開放日等举措。搭建網上剧場、線上展厅,推動优秀文藝作品走出去,提升优秀文藝作品傳播力和影响力。
第五節 完善文藝創作评價機制
建立文藝作品质量综合评價体系,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場主体、多方参與的运作模式,把群眾评價、專家评價和市場检驗统一起来,形成科學的文藝創作评價标准。深入開展文藝评論理論研究,加强文藝评論阵地建設,健全文藝评論工作体系。结合重大展演展览活動,加强對优秀剧目、精品美術和代表性藝術家的研究评論,推出一批优秀的文藝评論作品。强化網络文藝评論,推動文藝评論進入網络、移動终端等新兴媒体。建立全省文藝评論人才数据库,加大文藝评論人才培养力度。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文藝作品創作生產者合法权益。
第五章 完善文化遗產保护傳承利用体系
加强對文化和自然遗產、非物质文化遗產系统性保护,建立整体保护、活态傳承、創新發展体系,使文化遗產保护傳承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第一節 完善文化遗產資源管理和古籍保护利用
实施赣鄱文化資源普查工程,加强普查成果梳理認定和保存利用。建立文物資源管理制度,统一、精准明确文物資源空間位置并数字化。對接好國家文物資源大数据库、國土空間規划“一张圖”系统,做好文物資源信息普查、共享與信息發布。健全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管理機制,完善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有保管機構)工作。完善可移動文物資源管理機制,進一步規范國有博物馆藏品征集管理,健全馆藏文物管理機制。加强革命文物資源调查管理,落实革命文物保护名录制度,建立全省革命文物專题数据库。
推進古籍普查登记、保护修复、数字化建設、整理出版和宣傳推廣等工作,编纂出版《江右文库》。积极創评全國古籍重點保护单位。将古籍纳入馆藏文物保护管理体系,加大古籍的科技保护力度,实施预防性保护和抢救性修复項目。推進古籍数字化工作和缩微复刻。開展古籍推廣活動,加强古籍創意產品開發。依托圖书馆、博物馆等积极承辦全國珍贵典籍展示利用活動。
第二節 加强考古發掘和文物保护利用
全面加强考古發掘研究,做好考古發掘成果的挖掘整理工作,開展江西早期文明考古调查研究。推進國字山墓、安福起凤山墓、宜黄锅底山遗址、九江荞麦岭等考古發掘。全面推進南昌汉代海昏侯國遗址、景德镇御窑廠遗址等國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設,構建具有江西特色的考古遗址公园体系和遗址博物馆群。持续推進樟树吴城遗址、新干大洋洲牛头城遗址、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吉州窑遗址、紫金城城址與铁河古墓群等保护利用。推進景德镇御窑廠遗址、万里茶道(江西段)、客家围屋等申報世界文化遗產工作。加强文化遗產、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區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争創國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區。组织開展江西境内长江文物資源專項调查,推進长江文物保护利用。聚焦文脉傳承保护,实施“史说江西”文物傳播工程,進一步讲好江西文物故事。
以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為重點,以列入國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區分县名单的9個片區87個县為主要區域,推進全省革命文物的统筹規划、连片保护、整体展示、梯次利用,建設一批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傳承示范基地,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資源。加强长征文物、抗战文物和红色标语保护展示利用。加强社會主义建設、改革開放時期和新時代革命文物调查、征集工作。挖掘整理江西非遗中的红色資源。
落实好文物安全地方政府主体责任、部門监管责任和文物管理使用者直接责任,建立健全文物安全长效機制。
第三節 推動博物馆事業高质量發展
实施一流博物馆建設工程,使國家一级博物馆数量、國家等级博物馆总数名列全國前茅。实施特色百馆建設工程,支持革命历史、陶瓷、中醫药、地质、工業遗產、书院等專题和地方特色博物馆建設,促進非國有博物馆、行業博物馆健康發展,实现县县建有博物馆。加强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拓宽文物征集范围和渠道,落实考古出土文物、执法部門追缴文物移交博物馆。加强博物馆學術研究,推進江西省汉代文化研究。激發博物馆社會教育功能,開展博物馆社會教育、研學实践活動,丰富博物馆教育课程,推動各类博物馆数字資源接入國家数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体系,使博物馆文物“活”起来。創新博物馆建設,推進博物馆與旅遊、科技、媒体、商業等融合,推動博物馆成為旅遊目的地。加强馆藏文物展示利用,推出符合時代需求、高质量的博物馆陈展、文物巡展和云展览,拓展線上文物展示和互動体驗,扩大博物馆融媒体傳播,打造“永不落幕的博物馆”。加强涉案文物鉴定工作。完善博物馆免费開放工作评估機制。到2025年,全省國有县级综合博物馆和專题博物馆达到100個,力争博物馆年观眾超過5000万人次。
第四節 提高非物质文化遗產保护傳承水平
推進國家级徽州文化(婺源)生态保护區、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驗區、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驗區和省级吉安庐陵文化生态保护实驗區建設。推進非遗馆、非遗展示体驗中心和傳承工作室等建設,打造非遗傳承“江西样本”。建立完善非物质文化遗產档案和数据库,完整留存非物质文化遗產存续、傳承、实践情况的实物和数据資料。完善非遗代表性傳承人名录体系,加大對傳承人支持力度,鼓励試點開展非遗代表性傳承團体(群体)認定工作。支持在非遗特色村镇、街區建設非遗馆、傳承所(點),開展“非遗在社區”工作,建設一批特色鲜明的非遗小镇。以非遗工坊建設為抓手,推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開展江西历史文化專题研究阐释,推進陶瓷文化、稻作文化、戏曲文化、中醫药文化等特色傳统文化傳承創新。编纂《江西非遗大典》。
第六章 健全现代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体系
优化城乡文化資源配置,统筹加强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設施软硬件建設,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提质增效,構建城乡一体、區域均衡、人群均等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務体系。
第一節 健全公共服務設施網络
推進城乡公共文化服務体系一体建設,逐步形成主城區和中心镇15分钟、一般村镇20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務圈”。加速现有文化和旅遊公共設施提升改造,提高設施設备现代化水平。实现省、市两级文化馆、公共圖书馆全部达到國家一级馆评估标准,县级文化馆、公共圖书馆普遍达到國家二级馆以上评估标准。建設一批文化和旅遊综合服務設施,構建主客共享的文化和旅遊新空間。鼓励公共文化機構在城市新區、開發區建設分支機構、服務網點。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嵌入旅遊景區,在旅遊設施和旅遊服務中增加文化元素和内涵。創新打造融合圖书阅读、藝術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務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公共阅读和藝術空間。推動建設文化礼堂、乡村戏台、文化廣場、非遗傳習場所等文化主题功能空間。
第二節 創新公共文化服務运行機制
推動公共圖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術馆、非遗馆等建立联動機制,加强功能融合,实行免费或低收费開放。全面实施圖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度。推動群眾文化活動蓬勃發展,建設民間文化藝術之乡。廣泛開展“书香赣鄱”全民阅读、“红色文藝轻骑兵”小分队下基层、“文化進万家”、文化惠民周、戏曲進校园進乡村進社區等文化惠民活動。推進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乡村旅遊服務中心融合發展,打造“公共文化場馆+旅遊服務”新模式。引导國有文化企業和社會力量参與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运营,推動制定社會力量参與公共文化服務相關政策。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多元投入,健全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機制。实施“春雨工程”“阳光工程”“圆梦工程”,形成一批文化和旅遊志愿服務品牌。
第三節 提升城乡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效能
加强公共文化設施的資源整合、互联互通,形成場馆服務、流動服務、網络服務等相互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務新格局。進一步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体系示范區建設。充分發挥县、乡、村公共文化設施、資源、组织体系等方面的优势,强化文明实践功能,推進與新時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發展。支持群眾文藝團体發展,引导群眾自我表现、自我服務。鼓励民辦文化場馆、经营性文化設施等提供优惠或免费的公益性文化服務。以各地旅遊景區、遊樂园、城市廣場等為载体,建設具有一定空間規模的文化体驗园。推動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融入城乡居民生活,充分保障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動人口等特殊群体文化权益。推進城市遊憩绿道、市民廣場、郊野公园等公共設施建設,更好满足群眾休闲需求。
第四節 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設
推廣“互联網+公共文化”,加快推進公共数字文化發展。建設江西省文化大数据平台,推動将相關文化資源纳入國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設。建立覆盖全省的智慧圖书馆体系,提升文化馆網络化、智能化服務水平。实施“互联網+中华文明”工程。鼓励公共文化機構與数字文化企業對接合作,大力發展基于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等新技術應用的数字服務类型,拓宽数字文化服務應用場景和傳播渠道,探索有声圖书馆、文化馆互動体驗等新型文化服務方式。
第七章 健全现代文化產業体系
坚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會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深入实施文化和旅遊產業链链长制,扩大优质文化產品供给,实施文化產業数字化战略,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态、文化消费模式,不断健全富有竞争力的现代文化產業体系。
第一節 推進區域城乡协调發展
加强區域間、城乡間文化產業發展的统筹协调,鼓励各地發挥比较优势,推動形成优势互补、联動發展格局。围绕國家、我省战略和資源禀赋,建設景德镇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發展大南昌都市圈、赣南等原中央苏區、赣东北、赣西文化產業群和环鄱阳湖、赣江、沪昆、京九等文化產業带。加强國家级文化產業示范园區(基地)、省级文化產業园區(示范基地)的建設和管理,辐射带動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推動文化產業發展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設,大力發展乡村特色文化產業。發挥我省區位优势,积极與發达地區開展多种形式的文化產業合作。
第二節 培育壮大市場主体
实施“龙头企業培育”计划,引大扶强,引進一批國内外文化產業领军企業、知名企業,推動本土企業與國内外龙头企業開展合作,培育和做强骨干文化企業、品牌企業。推動文化產業园區转型升级、建設區域文化產業带、重大文化產業項目,打造文創孵化、交易、展示等專業平台,形成一批特色文化產業集群。推動省属文化企業聚焦主業、做大做强,通過共享資源、生產协作、開放平台、“混改”“联姻”民营企業等方式,带動創新链、產業链上下遊中小微文化企業协同發展,構建多种所有制企業协同創新發展新格局。引导民营文化企業健康發展,依法保障民营文化企業及企業家合法权益。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推動傳统文化業态企業提高数字化發展能力。
第三節 發展数字文化產業
实施文化產業数字化战略,推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區块链、物联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文化創作、生產、傳播、消费等各环節的應用,推進“上云用数赋智”。促進我省傳统优势文化制造業對接高端数字化和創意設計服務,实现转型升级。發展云演藝、数字藝術、網络視听、電竞動漫、沉浸式体驗等新業态,丰富個性化、定制化、品质化的数字文化產品供给。推動数字文化與社交電商、網络直播、短視频等在線新经济相结合。加强数字文化企業與旅遊企業對接合作,促進数字内容向旅遊领域延伸。開發数字博物馆、線上体驗、動景穿越、手遊直播等数字文化產品。大力發展基于5G等新技術應用的数字服務类型,推動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技術應用到景區、博物馆等場所,建設一批文化体驗园、文化体驗馆。進一步推進南昌VR產業基地、VR科創城和上饶、鹰潭、赣州等地数字文化產業园建設。
第四節 激發資源要素活力
構建一批要素集聚、各具特色的創新平台,带動我省“政、產、學、研、金、服、用”各要素加速流動、融合發展,形成政府有為、市場有效、企業有利、协同高效的創新环境。以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為手段,加速推動人力資本、金融資本、知识產权等核心文化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充分聚集融合。依托省發展升级引导基金,設立江西省文化和旅遊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引导社會資金成立專業类投資基金。加强金融資本專業化市場化运作,提升資本运营效率。通過加强文化知识產权保护與运用,激励内容創意要素發挥最大效應。推進公共文化空間、服務中心等标识体系建設,完善数字化标识系统。
第五節 全面促進文化消费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鼓励發放“文化惠民卡”“文旅体一卡通”,组织開展文化惠民消费月、消费季等活動。推進文化消费综合体、特色文化街區建設。推進文化消费数字化、網络化進程,建立文化消费大数据库。推廣電子票、“云排队”等網络消费新方式,提升数字化预约能力,提高消费便捷度。構建線上線下一体的文化和旅遊商品营销体系,推進“天工開物园”建設,持续打造“天工開物”“江西好礼”等文創產品。依托“三間”(夜間、乡間、網間)、“三區”(景區、园區、街區)、“三創”(文化創意、科技創新、品牌創建)、“三馆”(圖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挖掘文化消费潜力。建立文創產品開發企業联盟。推動創建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费示范(試點)城市、區域文化和旅遊消费中心城市,創建6個以上國家级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费集聚區。
第六節 引导市場提档升级
优化創業兴業环境,激發各类市場主体投資文化產業的积极性。通過線上線下融合,引导文化市場转型升级。推進赣州、吉安、景德镇、赣江新區、樟树等地會展場馆建設。做大做强中國景德镇國际陶瓷博览會、國际马拉松赛事、南昌飞行大會、樟树全國药材药品交易會、中國(赣州)家具產業博览會、中國(江西)國际麻纺博览會等市場、會展品牌。以服務质量為核心竞争力,建立文化和旅遊市場服務质量评價体系。推出文化產業發展质量排行榜,引导更多文化企業遵循更高质量标准。
第八章 完善现代旅遊業体系
深化旅遊業供给侧结構性改革,优化旅遊產品供给,建設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建設一批國家级旅遊度假區和休闲度假示范項目,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國家级旅遊休闲城市和街區,努力实现旅遊業高质量發展。
第一節 大力發展红色旅遊
准确把握党的历史發展主题主線,用好江西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聖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場所等红色資源,傳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充分發挥我省作為全國红色旅遊首倡地的优势,推動红色旅遊实现高质量發展。促進红色旅遊與乡村旅遊、研學旅遊、生态旅遊等業态融合,建設一批红色旅遊小镇、红色旅遊街區、红色旅遊產業园等,推動南昌、井冈山、瑞金等地打造红色旅遊融合發展示范區。举辦一批红色旅遊節事活動,增强红色旅遊吸引力。打造江西红色旅遊精品航線,做实“南昌—井冈山—瑞金(兴國、于都)”红色旅遊航空線路。打造长征文化線路旅遊品牌,延伸长征文化和旅遊產業链,重點打造于都“长征集结出發地”等線路品牌。發挥中國红色旅遊推廣联盟的牵引作用,持续领跑全國红色旅遊發展。提升红色旅遊服務水平,擦亮江西红色旅遊名片,打造红色旅遊首選地。
第二節 大力發展生态旅遊
利用好丰富的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資源,大力發展生态型科普研學、自然教育和度假旅遊項目,打造美丽中國“江西样板”。重點打造庐山、三清山、龙虎山、龟峰、铅山武夷山五個世界遗產品牌旅遊產品。全力打造“长江最美岸線”“鄱阳湖最美岸線”“赣江最美岸線”。依托鄱阳湖流域五大水系,發展亲水旅遊,保护名湖、名河、湿地水环境,修复古堰坝、古渡口,打造一批國家级和省级旅遊度假區,形成沿赣江、环鄱阳湖生态旅遊廊道。聚焦“白鹤”品牌,建設世界最佳观鸟胜地和科學考察基地。拓展生态旅遊發展空間,协同推進生态旅遊协作區、重點生态旅遊目的地、生态旅遊精品線路、國家生态風景道等相關項目和品牌建設。加强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地质文化村的保护和建設。深入挖掘山水背後的文化内涵,推動“山水之樂”向“文化之樂”升级,打造最美生态旅遊目的地。
第三節 大力發展优秀傳统文化旅遊
發挥赣鄱优秀傳统文化資源优势,促進文化遗產保护利用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打造中华优秀傳统文化体驗地。推動农耕文化、书院文化、名人文化、江右商帮文化、中醫药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等赣鄱优秀傳统文化体驗地建設。推進景德镇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打造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遊目的地。推進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驗區建設,打造世界“客家摇篮”。以世界文化遗產庐山和历史文化名城九江為核心,推進建設山江湖城一体、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的九江庐山文化旅遊示范區。
第四節 大力發展研學旅遊
积极推進研學旅遊發展,出台支持研學旅遊發展实施意见。引导我省A级景區、A级乡村旅遊點、文化場馆等開展研學旅遊服務,督促旅行社開發研學旅遊產品、加强研學旅遊服務能力建設。制定研學旅遊基地與服務設施标准、完善研學旅遊服務規范,努力提升研學旅遊專業化水平。打造以井冈山為代表的中國红色教育研學旅遊目的地,推進景德镇陶瓷文化、南昌飞機制造工業文化、樟树中醫药文化等研學旅遊精品目的地建設。大力推動以白鹿洞书院為代表的儒學文化、以客家围屋為代表的客家文化、以南昌VR科創城為代表的科技体驗、以鄱阳湖國家湿地公园為代表的生态科普、以南昌汉代海昏侯國遗址公园為代表的汉代文化等特色研學旅遊基地建設,創建“研學江西”旅遊品牌,打造全國有吸引力的研學旅遊目的地。
第五節 大力發展城市旅遊
完善城市發展規划体系,统筹安排旅遊發展空間和配套要素。实施历史文化街區保护修缮和保护性建筑改造利用工程,鼓励打造城市名片。实施城市更新行動,利用城市地标、文創园區、文博場馆等資源,高标准建設一批城市旅遊景區、景點和配套综合体,推出一批城市精品遊览線路。实施城市工業遗產保护利用工程,促進“工業锈带”向“工業秀带”转變。推進傳统街區宜遊化改造,形成“处处是景、時時宜遊”城景一体化格局,争創一批國家级旅遊休闲城市和街區。完善城市多元消费体系,打造“名品”“名街”“名節”品牌,建設和提升一批具有區域标识度、多業态融合的消费場景,打造富有特色的夜間消费精品活動和項目,建設夜間消费集聚區。优化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完善和提升城市旅遊服務功能。支持南昌在推進城市旅遊中發挥龙头引领作用,打造“天下英雄城”名片。
第六節 大力發展康养旅遊
适應人口老龄化時代背景、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和人们在旅遊中更加重視身心调理的需求,积极開辟“养生福地,健康江西”康养旅遊線路。大力發展以南昌、宜春樟树、抚州、上饶為核心的中醫药康养旅遊項目,打造一批國家中醫药健康旅遊示范區(基地),構建我省中醫药康养旅遊新高地。注重區域康养旅遊服務產品開發,大力發展热敏灸,建設热敏灸全省服務体系。打造文化康养度假區、温泉康养旅遊集群、避暑康养旅遊小镇、森林康养旅遊基地、体育运動康养旅遊品牌。制定全省康养旅遊產品目录,引导康养旅遊產業規范發展。
第七節 大力發展入境旅遊
实施入境旅遊振兴行動,出台入境旅遊發展支持政策、奖励扶持辦法。精准開展入境旅遊市場营销,依托境外知名專業機構在直航城市開展江西旅遊营销活動。推動增加赣州等對外開放口岸城市,加强江西國际空港口岸建設,争取在南昌实施外國人72小時過境免签政策。推動新增和加密南昌昌北國际機場至境外重點旅遊城市的航班,開通和加密赣州、景德镇、宜春、上饶、吉安等城市與國内著名入境旅遊目的地的直航航班,提升入境旅遊便利化程度。支持九江發展國际遊轮旅遊,提升泊船码头等設施建設。加快建設昌景黄高铁,加大力度引進在黄山的境外遊客。丰富入境旅遊适销產品供给,提高入境旅遊服務质量。規范發展出境旅遊,支持有条件的旅遊企業“走出去”,構建海外旅遊接待網络。
第八節 推動大眾旅遊發展
坚持标准化和個性化相统一,創新旅遊產品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眾特色化、多层次旅遊需求。推出更多定制化旅遊產品、旅遊線路,開發体驗性强、互動性强的旅遊項目,增加旅遊惠民措施,加大面向散客的旅遊公共服務力度。落实带薪休假、灵活休假制度,扩大節假日消费。继续推動重點國有景區門票降價,引导各地制定实施門票优惠等政策。推進旅行社转型升级行動,加速旅行社在線業務產品服務創新,提升專業服務能力。提升旅遊景區、旅遊住宿業服務水平。支持特色民宿、主题酒店等創新發展。提升旅遊餐饮品质,培育和打造赣菜品牌,实施打造赣菜品牌三年行動计划,發展美食旅遊。完善旅遊绿道体系,規划建設景區生态停車場。培育一批國家级、省级自驾遊目的地,建設一批自驾車旅居車营地。推進老年人、残疾人旅遊公共服務体系建設。加强宣傳教育,引导遊客文明、安全、理性、绿色出行。
第九章 完善文化交流和旅遊推廣体系
着力創新方式方法,加强國际傳播能力建設,统筹國内國际两個市場,推動文化和旅遊“走出去”,全面准确、生動鲜活讲好中國故事、江西故事,傳播江西声音,不断增强赣鄱文化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第一節 加强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
参與“歡樂春節”“中华文化走出去”等國家级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加快推進部省合作葡萄牙里斯本中國文化中心建設,推進美國盐湖城中國陶瓷文化中心、新西兰东丰盛湾大區江西文化中心等海外文化中心建設。推動建設世界湿地與候鸟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國际客家文化研究中心、千年白鹿书院文化研究中心等,推進庐山·世界名山大會永久會址等創建工程,打造我省對外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深入開展“一带一路”文化和旅遊交流合作系列活動,探索成立“一带一路”中國瓷器之路旅遊联盟。推進景德镇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打造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新平台。支持景德镇申報“东亚文化之都”,举辦國际陶瓷藝術雙年展、世界非遗傳承人大會等活動。創新“丝路瓷行”中國陶瓷文化交流項目。擦亮汤顯祖文化品牌,辦好汤顯祖戏剧節暨國际戏剧交流月活動,推動“临川四梦”走向世界。
第二節 深化與港澳台地區文化交流與合作
借助每年與粤港澳大湾區经贸合作契機,举辦江西文化和旅遊宣傳推廣活動。在港澳台地區举辦江西非遗展示、江西文化藝術作品展演等專項文化交流活動,搭建赣港、赣澳、赣台人文交流平台,探索在香港、澳門設立旅遊宣推機構,促進两地文化和旅遊交流合作。開發符合港澳台地區受眾需求的文化和旅遊產品,加强文化項目和旅遊產品在港澳台地區的多渠道廣告投放。加强與港澳台地區尤其是面向青少年的文化交流,以文化認同促進國家認同。充分利用港澳青少年遊學推廣活動暨内地遊學联盟大會交流機制推進港澳遊學發展。
第三節 扩大對外文化贸易
搭建文化贸易平台,利用中國景德镇國际陶瓷博览會、赣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大會、我省對接粤港澳大湾區经贸合作活動等平台開展文化贸易投資合作。策應“一带一路”建設,培育對外文化贸易主体,加大對重點文化企業和贸易基地的扶持力度。建立江西省文化出口重點企業、項目名录和產品数据库。支持优势文化企業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大力發展對外文化贸易,推動体现江西文化特色的陶瓷、中醫药、工藝美術、舞台藝術等產品和服務走向世界。支持文化企業参加重要國际性文化節展。鼓励文化企業搭建國际营销網络,推行“互联網+贸易”模式,扶持發展跨境文化電商。創建1-2家國家文化出口基地。
第四節 創新旅遊宣傳推廣
以品牌带動文化傳播、旅遊推廣。实施“江西風景独好”品牌提升计划,促進構建區域品牌、市县品牌、景區品牌、產品品牌等互為支撑的“江西風景独好”品牌体系。实施“引客入赣”工程,大力開展“红土情深·嘉遊赣”系列宣傳推廣活動,構建以粤港澳大湾區、长三角、海西经济區等城市群為主体,延伸至京津冀、鄂鲁豫、成渝等城市群為重點的區域合作平台,在北京、上海、廣东、河南、湖北、浙江、福建等主要客源地建立和拓展客源输送渠道。推動旅遊宣傳推廣與城市经济發展、節庆品牌塑造、商務环境改造等互動發展和一体發展。实施“江西風景独好”旅遊宣傳推廣计划。深化與各头部新媒体、OTA(在線旅遊)平台合作,运用好短視频、微電影、網红代言、網络直播等方式進行創新营销。
第十章 建設文化和旅遊融合創新体系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文化提升旅遊内涵品质,以旅遊促進文化傳播和消费。把創新作為引领發展的第一動力,推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优化科技創新生态,全面提升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水平、科技創新能力。
第一節 推進融合發展
提升旅遊的文化内涵。依托文化文物資源培育旅遊產品、提升旅遊品位,增强江西文化旅遊体驗。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将文化内涵融入景區景點,支持南昌汉代海昏侯國遗址公园、赣州江南宋城历史文化旅遊區等景區建設。推動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設施按景區服務标准改造提升并纳入旅遊線路。鼓励文化機構和旅遊企業對接合作,将更多“赣”文化元素融入產品的創意設計、营销推廣中,强化文化對旅遊的内容支撑和提升作用。
以旅遊促進文化傳播。發挥旅遊载体功能,借助國际國内重大節會和体育赛事等,用好景區景點、旅行社、导遊、遊客等媒介,傳播弘扬赣鄱文化和社會主义核心價值观。推動博物馆、圖书馆、美術馆、剧院等成為城市旅遊的重要“打卡地”,培育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間。創建一批全國研學旅行示范基地,推動創建一批國家五星级饭店、金树叶级绿色旅遊饭店、高等级旅行社和國家级文明旅遊示范单位。
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互促。推進文化和旅遊業态融合、產品融合、市場融合、服務融合,推動旅遊演藝、文化遗產旅遊、特色民宿、主题公园等提质升级。支持建設集文化創意、休闲娱樂、教育培训等于一体的体驗式文化和旅遊综合体,發展文化旅遊休闲街區,創建一批國家级、省级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推進文化和旅遊與农業、工業、交通、醫療、教育等领域融合發展,大力發展工業旅遊、乡村旅遊、康养旅遊、低空旅遊等。结合体育赛事和群眾体育活動,推出体育旅遊精品線路、体育旅遊目的地,加速体育旅遊融合發展。实施一批品牌培育項目,鼓励發展品牌授权,提升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品牌價值和文化價值,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品牌化發展。
第二節 推動科技創新
完善文化、旅遊與科技协同創新機制,加大對文化和旅遊领域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加强文化和科技融合平台建設,培育和創建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实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國家旅遊科技示范园區等科技創新载体。启動和参與國家制定文化数据接入、数据管理、数据访問等统一的标准規范。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應用,实施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文化和旅遊科技創新工程項目。鼓励加强基础技術及文化專用装备、软件、系统的研發,强化新技術、新材料在文化和旅遊装备中的應用,形成我省在旅居車、遊樂遊藝設施設备、智能旅遊装备等行業自主創新核心竞争力,培育1-2個本地文化和旅遊装备制造業优势品牌和示范企業。
加强旅遊信息基础設施建設,推動全省旅遊全要素智慧化建設,培育和打造一批标杆智慧旅遊城市、景區等。加强标识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推進数字导览服務,推進“VR全景智慧旅遊地圖”、北斗智能讲解、“北斗+VR”等智慧旅遊項目。鼓励景區加大線上营销力度,引导旅遊新業态發展。創新智慧旅遊公共服務模式,切实提升便利度,有效改善服務体驗。深化“互联網+旅遊”,通過鼓励定制、互動等消费新模式的發展,打造沉浸式旅遊体驗新場景。開發数字化体驗產品,引导線上用户转化為線下消费,积极培育“網络体驗+消费”發展新模式。到2025年,打造50個沉浸式旅遊体驗新場景。持续推進“一部手機遊江西”迭代升级,扩大“嘉遊赣”文旅電子护照發放規模和使用范围。
第三節 推進标准化建設
建立健全标准化协调機制,完善文化和旅遊标准化体系,推進标准制修订工作。在新產品、新業态、公共服務、市場秩序和质量评價等重點领域,持续加大标准制修订力度。积极開展研學旅遊、智慧旅遊、温泉旅遊、民宿、乡村旅遊、星级旅行社等相關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支持行業协會制定文化和旅遊新業态的相關技術标准和运营規范,鼓励文化和旅遊企業制定实施產品和服務标准。强化标准的宣贯和实施,開展标准化試點示范工作,以标准化引领质量提升。到2025年,基本形成一套完整的文化和旅遊标准体系。
第十一章 建立文化和旅遊现代治理体系
聚焦文化和旅遊發展的關键环節,推進文化和旅遊法治建設,深化管理体制機制改革,优化發展环境,提升安全防范能力水平,充分激發文化和旅遊發展的内生動能。
第一節 建强人才队伍
推進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設。完善省级文化和旅遊领域高层次人才引進辦法,加大引才力度,加强战略性人才、领军人才、創新團队的引進和培育。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组织開展“百师千徒”活動。积极做好省部级以上人才工程推荐選拔工作。完善文化和旅遊重點人才信息库,建立决策咨询队伍。拓宽人才联系沟通渠道,健全完善联系專家制度。夯实基层人才队伍建設。组织開展文化工作者服務支持艰苦邊远地區和基层一線專項工作,引导專業技術人才向艰苦邊远地區和基层一線流動。進一步强化人才培训,基本完成對全省文化和旅遊人才分级分类培训。支持普通高等院校、职業院校做大做强藝術、圖书、群文、文博、旅遊、酒店、非遗等專業。推進藝術、圖书、群文、文博系列职称评價标准的修订。
第二節 推進法治建設
加强文化和旅遊领域立法工作,健全文化和旅遊法規体系。推動《江西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条例》《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条例》《江西省公共圖书馆条例》等法規制定出台,推動修订《江西省文物保护条例》等。完善文化和旅遊法治体系建設,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推動文化和旅遊市場規范發展,依法维护人民群眾享有文化服務和旅遊消费的合法权益。严格执行有關文化和旅遊的各項法律、法規、規章,做到科學管理、依法管理、有效管理。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加强法治宣傳教育,提高文化和旅遊眾業者和服務對象的法律意识。
第三節 深化体制機制改革
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转變政府职能。完善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体制機制。培育和規范文化和旅遊行業组织。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推進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结構改革和经营性文化事業单位转企改制。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會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和院線制改革,完善社會效益评價考核機制。推進符合政策条件的國有文化和旅遊企業实施股份制改造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依法依規開展股权激励和核心骨干員工持股試點。综合运用行政區划调整、管理职能优化、管理機構转制、國有資產划转、發展旅遊“飞地经济”等手段,創新旅遊管理機制。深化國有重點景區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鼓励景區所有权與经营权、管理权分离。持续深化庐山、武功山等重點景區管理体制改革。推進區域合作機制創新,合作共建浙皖闽赣國家生态旅遊协作區,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區與闽粤交界地區、湘赣邊區域文化和旅遊协同發展。深化文化市場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善文化市場综合执法运行機制。
第四節 加强服務和管理
建立文化和旅遊企業“服務包”機制,推進各項支持產業發展的政策落实落地。對全省文化和旅遊行業管理進行流程改造,简化审批程序,推進各职能部門数据共享,推進線上線下融合服務,拓展提升“赣服通”文化和旅遊服務功能。對沉浸式戏剧、電竞遊戲、網络視听、在線旅遊、景區演藝等新業态包容审慎监管。推進投資項目审批提质增效,推行“容缺审批+承诺制”模式。加强行業诚信文化建設,建立信息互联共享應用機制。推動完善旅遊诚信退赔機制,实现市、县全覆盖。持续组织開展文化和旅遊市場專項整治行動,推動文化和旅遊市場“体检式”暗访常态化,規范文化和旅遊市場秩序。推進“互联網+监管”,持续推進全國文化市場技術监管與服務平台、全國旅遊监管服務平台應用推廣。
第五節 提升安全防范能力
严格落实文化和旅遊安全责任制,持续開展文化和旅遊安全整治專項行動。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握正确导向,完善文化產品和服務内容审核機制,加强演出、藝術品、網络表演、網络音樂、遊戲遊藝、歌舞娱樂行業内容源头治理。建立健全文化安全風险评估和督查機制,制定文化安全風险清单,有效化解危害文化安全的風险挑战。深入開展平安文化市場建設,常态化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织開展旅遊風险评估,提高景區灾害風险管理能力。健全旅遊安全预警機制,加强景區最大承载量警示、重點時段遊客量调控和應急管理工作。完善應急体系,健全突發事件應對機制。建立便捷高效的旅遊投诉受理和反馈機制。探索运用新兴技術手段加强执法监管的方式方法,积极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主動监测、分析文化和旅遊市場動态,指导、督促查处各类文化和旅遊市場违法违規行為,确保文化和旅遊市場安全、有序。
第十二章 强化規划实施保障
各地各部門要突出規划的引领作用,明确發展主体责任,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理論研究,完善评估考核機制,推動本規划落地见效。
第一節 强化组织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强化全面眾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各领域各环節。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視文化和旅遊發展,落实党政“一把手”的“第一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門协同配合、上下协调联動、社會力量积极参與的工作機制,深入实施文化强省和旅遊强省战略。省委、省政府每年召開文化强省建設推進大會、旅遊產業發展大會。
第二節 加大政策支持
落实國家支持文化和旅遊發展的税费、用地等相關政策。完善文化和旅遊统计制度,夯实统计基础,充分發挥大数据平台优势,提升文化和旅遊统计的制度化、規范化水平。發挥财政資金引导作用,完善“文企貸”“文旅貸”扶持政策,鼓励社會力量参與,多渠道、多元化支持文化和旅遊與科技、金融、体育等融合,促進文化和旅遊發展。在现有政策范围内,做好文化和旅遊类地方政府專項债券配套金融服務工作。推動省级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省级文化金融服務中心建設。支持和引导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险可控、商業可持续前提下,開展文化和旅遊項目相關特许经营权、收费权和應收账款质押等担保类貸款業務。探索研究文化融入城市建設的政策,鼓励将文化元素植入街區改造、市政建設、环境整治等方面,营造精致品位的城市空間。
第三節 加强理論研究
围绕文化强省和旅遊强省战略,立足文化和旅遊發展基础性、關键性、前瞻性重大問题,加强理論研究,為文化和旅遊發展提供智力支撑。根据文化和旅遊改革發展实际,结合文化和旅遊市場的新热點、新消费、新趋势,開展專题性研究分析。加强與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合作,建立健全文化和旅遊行業智库体系,發挥研究機構在理論創新、智力支持、宣傳引导和產業实践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强化文化和旅遊研究成果的运用和推廣。
第四節 强化评估考核
完善文化和旅遊發展绩效评估機制和指标体系,開展規划实施年度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鼓励開展第三方评估,加大對規划实施、政策落实、項目建設的评估,强化评估结果运用。各地各部門要把文化和旅遊發展纳入经济社會高质量發展综合评價和绩效考核体系,作為评價地區發展水平、衡量發展质量和考核领导干部工作業绩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與市县高质量發展考核挂钩的文化和旅遊發展考核機制,适當增加文化和旅遊發展的考核指标权重,确保“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各項目标任務落到实处。
歡迎光臨 喜鴻旅行社論壇 (https://bbs.hhostals.com.tw/)
Powered by Discuz! X3.3